还记得港区的“布鞋奶奶”陆秀珍吗?尽管近百岁高龄,但年年都要做600多双布鞋,无偿赠送给亲朋好友、社区居民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、孤寡老人、灾区群众等。
从退休至今,她已经无偿缝制并赠送了近万双手工鞋子及香囊等。鞋子虽小,一针一线传递的却是老人质朴无私的大爱。她曾荣获“2010年嘉兴市最具影响力人物”。
近日又有好消息传来,“布鞋奶奶”正式入围了“发现最美浙江人--浙江好人榜”,为陆奶奶高兴的同时,我们也再来回顾一下她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。
陆秀珍
女,1922年7月出生,嘉兴平湖人,群众,家住乍浦镇港龙社区,是一名退休教师。
年轻时,她无偿为村民养孩子;退休后,她利用闲暇时间免费为他人做起了布鞋。因长期做手工布鞋,街坊邻居都叫她“布鞋奶奶”。“布鞋奶奶”今年99岁了,她做手工底布鞋已经41个年头。
01
“布鞋奶奶”纳鞋万双免费赠人
在陆秀珍家中,一间小小的卧室内,堆放着许多尚未完工的布鞋和香囊。
“穿针、拉线……”陆秀珍虽近百岁,却没有老花眼,双眼仍炯炯有神,形似枯枝的双手认真地重复着这两个枯燥的动作,她面前是一台已十分破旧的老式缝纫机。
从小,陆秀珍就喜欢做针线活,年轻时,绣花、织毛衣、做布鞋,样样拿手。退休后,利用闲暇时间做布鞋送人。因为手艺好,又是长寿老人,很多人为了讨吉利,都来向她要鞋,老太有求必应,有时候还把鞋子送到社区,支持社区搞活动。
问起送鞋的缘由,陆秀珍淡淡地说,“我最看不得人家穷苦。”这一点,陆秀珍的老邻居李小观最有体会。早年,李小观家境穷苦,他家小孩穿的布鞋破旧不堪,脚趾头时常顶破布鞋,特别到了冬天“脚趾冻得直哆嗦”。陆秀珍看到后,就给他家孩子每人每年送一双布鞋,一直坚持到现在。李小观一家4代人都穿过陆秀珍手工缝制的布鞋。
许多人为感谢陆秀珍送来礼物,她基本上都拒收。但有一样例外,陆秀珍会收下一些旧面料之类,“这些边角料裁剪后,可以用来做鞋子。”陆秀珍每年花在做鞋子上的钱,少说也有一两千元,“我有退休工资,这点钱我舍得花。”
乍浦镇敬老院在陆秀珍娘家附近,多年前的一个寒冬,她偶然走进敬老院,看到一些孤寡老人脚受冻后长满了冻疮。想着老人们孤苦伶仃,陆秀珍心里不觉一阵难过,“我要给他们每人做一双棉鞋。”
“老人的鞋子要做得更厚实。”为提高效率,陆秀珍让子女买来了缝纫机,年过七旬的她开始学用缝纫机,“可能我会风琴的缘故,上手特别快。”陆秀珍说,缝纫机只能辅助制鞋面,鞋底还是要靠一针一线纳出来。每晚,陆秀珍坐在电视机前,一边纳着鞋底,一边“听”着电视,“只要摸着针线,我心里就特别踏实。”次年重阳节,陆秀珍就将30双崭新的棉鞋送到了老人手中。这一送,陆老太就坚持了15年。
敬老院的老人王维飞年轻时在学校工作,也曾受到陆秀珍的帮助,在收到她做的棉鞋时,感激不尽地说道:“刚工作时自己没地方住,曾借住她家大半个月,虽然她家经济条件不好,但对我特别好。现在还送来棉鞋关心我们,她真是个大好人,心地太善良了。”
02
助人为乐已成为家风代代相承
陆秀珍说,她的善举,离不开她母亲的敦敦教诲。“我母亲除了教我做鞋,更教会我怎样做人。”她说,当年一家生活在农村,靠父母在家轧棉花维生,日子清苦。但穷苦人上门轧棉花时,陆秀珍母亲总会蒸上一笼番薯,将热气腾腾的番薯一个个递过去。“母亲做这些事的时候,总是洋溢着满满的笑容。”
在这种助人为乐的家风引导下,年轻时的陆秀珍虽也十分清贫,但却一直怀揣着一颗想要帮助他人的善心。谈及沾满灰尘的往事,她说有一件事让她终生难忘。
“听说全夫荣的老婆生了场大病,双腿都站不起来了,他们还有个正在喂奶的孩子可怎么办?”“哎,这个家庭算是完了!”五十年前的一天,陆秀珍劳动完后在村口的大树下乘凉,村民间的一段对话令她耿耿于怀。
当时,陆秀珍家里已经有三男三女六个孩子,每天还要为挣工分而发愁,但她知道这件事后,一直记在了心里,经过一晚上的思想斗争后,第二天还是去到了全夫荣的家中,看看有什么忙可以帮的。
“你这个病这么严重,要赶紧去大医院医治,你的小儿子没人带的话,我可以把他带回去养着。” 陆秀珍仔细了解她家的实际情况后,决定替她抚养正在吃奶的孩子。
那时候没有奶粉,自己也过了哺乳期,只能每天冲米粉给那个孩子喝。陆秀珍自己忙的时候,就会让大儿子抱着孩子去玩,就这样勉强坚持了三个多月后,孩子的妈妈看完病后从上海返回,陆秀珍也将孩子“完璧归赵”。
陆秀珍的一言一行,还深深影响着家人。全星月更是得到母亲“真传”,退休后,也一直做着公益事业,目前是平湖市家庭教育讲师团的成员。乍浦镇关工委还特地为他成立了一个以他命名的“星月家风工作室”,传递好家风。
来源:区宣传统战群团部
部分图片来源:嘉兴小新
上一篇:连续39年给子弟兵送布鞋,八旬“布鞋奶奶”获表彰全国爱国拥军模范
下一篇:2021年老北京布鞋什么品牌好?